#one#



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簡介 --

(King's College)王學院成立於1441年,是由當時的英國國王亨利六世設立創建,因而取名國王學院。現今學院中庭的綠地便矗立著亨利六世的青銅雕像。當時亨利六世親自規劃了學院的整個佈局,光禮拜堂的工程就耗費了100年(1547年建成完工),且分三階段才完成,完工時國王都已經變亨利八世了~~ 而這座禮拜堂也成為劍橋大學中最壯觀的哥德式建築之一。

著名的國王學院唱詩班(The Choir)在亨利六世建造禮拜堂便同時設立,每年的耶誕節,這裡都會舉行彌撒音樂會,並會透過BBC向全英國轉播,已經成為一項美麗的傳統,是世界知名的聖誕音樂會之一唷!』
-- 維基百科等網路資料

*合唱團2009專輯:劍橋的榮耀: 國王學院合唱團/ 聖約翰學院合唱團/ 克萊爾學院合唱團


--

遊完康河,我和小亨利沿著大街參觀,在路邊看見了一兩座專為盲人設計的點字地圖,蠻特別的~


看來海棉寶寶在英國也很紅喔!


很多校內建築大門上頭都有著可愛徽章~


而且每棟建築的徽章都不一樣耶~~


已過中午,忽然覺得肚子餓了...
我們找了一間專賣英國派(Pasty)的店享用午餐~Pasty是一種英式餡餅,內餡有各種口味(如洋蔥起司牛肉),外頭餅皮酥脆,形狀很像是一個超大水餃,還蠻好吃的~


原本吃完午餐只想在學校周邊逛,不過小亨利說,來到劍橋至少要參觀一間學院,不然就白來了!
所以,我們選了其中最知名的 - 國王學院。

國王學院外觀




右邊建築就是國王學院的禮拜堂 (門票好像是5英磅/人)


走進禮拜堂,兩旁有著挑高的的彩色玻璃窗,主要是以16世紀的聖經故事為主軸。


禮拜堂中間黑色的木作屏隔非常顯眼,是一種「都鐸式」的建築設計,屏隔將禮拜堂分隔成前廳和後方祭壇。


屏隔上方有一座巨大的17世紀管風琴箱,上面飾有兩尊手持喇叭的天使,雕琢細緻~


風琴背面


穿過屏隔到後方祭壇,最底邊掛著一幅有名的魯本斯畫作"The Adoration of the Magi"~




走出禮拜堂,此時已豔陽高照,哇!天氣好的不得了~~


我們往國王學院的後園走,即是康河沿岸,剛剛搭船時還是陰雨天,現在有了陽光加持,國王學院禮拜堂與克雷爾學院更顯壯觀~


台灣的亨利國王來一張~~


禮拜堂右側是吉布斯教學大樓(Gibbs House)


另一側應該是宿舍或餐廳之類的~



遇見‧再別康橋

我們上了國王學院橋,越過康河,在一旁看見了一塊大石碑,上面寫著四行中文字...


八十年前,徐志摩為康河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 -《再別康橋》...

再別康橋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裡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樹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 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去年2008年,剛好是這首詩誕生滿八十週年,國王學院特地在康河畔立下了這座大理石詩碑...

上網查了資料,才知道徐志摩與康橋的淵源之深...
『1920年,徐志摩違背父親的意願來到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當了一年的特別進修生。在這裡,徐志摩接受了文學洗禮,開始步入文學殿堂。 也是在這裡,徐志摩遇見了林徽因。』
『1928年,徐志摩故地重遊劍橋,懷念逝去的美好歲月。11月6日回國途中,他寫下了這首《再別康橋》』
『1931年,徐志摩英年早逝,在一次飛機事故中不幸喪生,時年僅36歲。 』


在寂靜的康河河畔,望著碑上這幾行詩詞....

我想,再也沒有一首詩更適合這裡了....





【毫不搭嘎後記】

我們在三一學院旁,一條人來人往的鬧街上,看見了這顆不起眼的小樹...
小亨利指著它說:「這棵就是牛頓的蘋果樹的後代,是從牛頓的故鄉移植過來的。」
怎麼可能....我半信半疑的拍了下來...



沒想到回家上網一查,小亨利沒騙我耶!
這顆小樹的老祖宗,就是傳說中那棵掉下蘋果砸到牛頓,讓他領悟萬有引力的蘋果樹!

雖然知道這只是個虛構的故事,
但還是不自覺的想著,
牛頓沒事躺在這麼小的蘋果樹下幹麻?
他是躺在哪個位置被蘋果K到的?

還有,蘋果樹都這麼小棵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ne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